202410
(女性研究中心供稿)10月18日上午,由吉林省婦女學會、東北師范大學女性研究中心主辦、我校女性研究中心承辦的“新時代婦女發展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暨吉林省婦女學會2024年年會在我校求真樓7樓學術報告廳開幕。副校長朱衛紅,吉林省婦聯婦女研究室主任崔妍,東北師范大學黨委原副書記、副校長馬曉燕,吉林省婦女學會會長、東北師范大學教授康秀云出席開幕式并致辭。朱衛紅表示,我校高度重視婦女事業的建設和發展,始終把婦...
202410
(校團委供稿)10月20日上午,我校第二十四次學生代表大會暨第二十次研究生代表大會在勤學樓圓融報告廳開幕。校黨委書記馮濤,校黨委副書記、校長蔡紅星,校黨委副書記于金歡、蔡奎龍,副校長張玉紅、張學武、王洪福、朱衛紅、劉巖,共青團延邊州委副書記范例出席大會開幕式。于金歡代表學校黨委講話。他表示,本次大會的召開是我校青年學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團十九大和全國學聯二十七大精...
202410
(校團委供稿)10月16日下午,我校在黨政辦公樓4樓會議室召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章程解讀會。校黨委副書記于金歡出席會議并講話。于金歡表示,“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更加注重跨學科合作和社會服務功能的體現,要求參賽作品不僅要在學術研究上有突破,還能解決實際問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他強調,“挑戰杯”不僅是展示學生學術成果和創新能力的平臺,更是我校推動創新教育、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202410
(通訊員何鑫)10月12日下午,我校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在黨政辦公樓3樓會議室舉行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校黨委副書記、校長蔡紅星,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楊伯江代表雙方簽署協議,副校長王洪福主持儀式。學校、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相關負責人參加儀式。本次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為雙方實現優勢互補、共贏發展創造了新機遇、注入了新動能,不僅標志著雙方友好關系的進一步深化,更是對創新合作模式...
202410
(通訊員張宇鋒)10月18日上午,我校在科學圖書館8樓學術報告廳召開十三屆黨委第一輪巡察工作動員部署會議。校黨委常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出席會議。校黨委書記馮濤在會上講話,校黨委副書記于金歡主持會議。馮濤表示,此次會議旨在全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巡視巡察工作的重要論述,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相關決策部署和省委有關要求,對學...
202410
(通訊員高子愉)10月17日下午,我校在科學圖書館8樓學術報告廳舉行2024年度延邊大學志全卓越人才獎發放儀式。校黨委書記馮濤,校黨委副書記、校長蔡紅星,魯南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魯南制藥集團”)董事長張貴民,校黨委副書記于金歡,副校長張學武出席儀式。儀式由張學武主持。馮濤、蔡紅星、張貴民為獲獎師生代表頒獎。馮濤在講話中向魯南制藥集團對延邊大學的關心支持和無私奉獻表示衷心的感謝。他表示,魯南制...
202410
(通訊員高子愉)10月14日至16日,受吉林省教育廳委托,遼寧教育學院(遼寧省教育科研評估中心)組織聯合認證專家組對我校化學、歷史學(師范)、思想政治教育、體育教育4個專業開展了師范類專業認證聯合現場考查。14日上午,專家見面會在我校求真樓7樓學術報告廳舉行。聯合考查專家組組長兼思想政治教育專家組組長、天津師范大學原副校長梁福成及專家組全體成員、吉林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二級調研員王輝、遼寧教育學院教育科研...
202410
(招生就業處供稿)10月16日下午,我校在黨政辦公樓4樓會議室召開2025屆畢業生就業工作推進會,校黨委副書記于金歡出席會議并講話。于金歡對學校2023-2024學年就業工作所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各學院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緊密結合吉林省高質量發展戰略,立足我校就業工作實際,總結經驗、展望未來、科學謀劃、加快部署,全力推動畢...
202410
(通訊員 何鑫)10月15日上午,我校舉辦的第十一屆長白山論壇在科學圖書館8樓學術報告廳開幕。校黨委副書記、校長蔡紅星,副校長王洪福,延邊州人民政府副州長鄭權,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國家安全特需藥品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張永祥,上海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中藥標準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我校客座教授王崢濤出席開幕式。蔡紅星致開幕詞。他表示,本次長白山論壇匯集我國醫藥領域的資深專家、學者和企業家,以...
202410
(通訊員 張宇鋒) 10月15日上午,由我校舉辦的第二屆東亞學研究高端論壇在藝術學院2樓音樂廳開幕,校黨委副書記、校長蔡紅星出席開幕式。蔡紅星致開幕詞。他強調,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深入推進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深入人心,為東亞各國共贏發展和學者間深化交流提供了嶄新機遇和良好環境。長期以來,我校在東亞文化發展戰略、東亞跨文化傳播、東亞文化對話等研究領域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年來匯聚國內外優質學術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