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日前,以吉林日報社社長兼黨組書記邴正教授為組長的吉林省高校“重大需求協同創新中心”專家評審組一行6人來到我校,對我校申報的吉林省高校重大需求協同創新中心項目——東亞跨文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實施方案進行了集中論證評審。吉林大學社科處處長孫長智、文學院院長張福貴,東北師范大學國家級基地主任王晉新,吉林省政府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社會處處長衣洪巖,吉林省教育廳科研產業處副處長魯晶出席了會議。我校校長樸永浩,東亞跨文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主任金柄珉,副校長、東亞跨文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副理事長崔炯謨,我校該項目負責人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了評審會,評審會由邴正主持。
會上,校長樸永浩代表學校對專家組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對省教育廳領導及各位專家長期以來對我校的指導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謝。樸永浩向專家組簡要介紹了我校建設和發展的基本情況,以及我校協同創新工作的基本情況。
我校針對國家對于東亞和諧穩定與發展、區域合作與開發、文化影響力提升、文化安全等戰略的需求,依據自身獨特的區域優勢和長期在相關領域形成的學術積淀,決定成立“東亞跨文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學校將全力支持中心的發展。
金柄珉教授代表我校東亞跨文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向評審組做了匯告。他從建設依據、背景與意義,總體目標與重點任務,計劃開展的重點工作等方面向專家組匯報了申報項目情況。中心以“提升國家軟實力,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為宗旨,以傳承中華文化為使命,充分發揮延邊大學的地緣文化優勢和跨學科、跨文化的學術優勢,匯聚國內外優秀學術資源,對國家的東亞文化發展戰略、東亞跨文化傳播、東亞文化對話等領域進行協同攻關,揭示東亞文化的發展規律與價值,為我國東亞戰略制定提供理論支撐和政策建議,培育東亞學領域新興交叉學科,培養具有跨文化特色的高端人才,積極參與東亞乃至世界新文化、新秩序的重建,完善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開放格局,將中心建設成為我國東亞國際關系問題及國家發展戰略問題的思想庫和智囊團、世界一流的東亞問題研究機構。
中心的組建以延邊大學為牽頭單位,與四川大學、中國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等中韓朝日四國11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由牽頭單位總體負責協同創新體的人事、財務、科研等管理及協調工作,牽頭單位和協同單位通過跨院系、跨學科、跨單位的交叉合作組建項目團隊,以委托立項和招標立項相結合的方式承擔協同創新體的研究項目和建設項目。
中心在研究方面全面推進3大領域(東亞文化發展戰略研究領域、東亞跨文化傳播研究領域、東亞跨文化對話研究領域)、9大方向(東亞跨文化周邊戰略研究、東亞社會文化的歷史淵源及新秩序研究、跨國人口流動與認同研究、跨文化管理與東亞經濟發展成因研究、跨文化交際與語言研究、文化創新產業研究、東亞思想、知識、學術傳播的多重性研究、跨文化敘事研究、域外漢籍研究等)的研究。通過滾動課題招標、委托等形式,組建項目團隊全面展開各個領域的研究。在基礎項目建設方面,開展東亞跨文化人才培養與課程開發、東亞對譯語言數據庫、東亞跨文化研究成果數據庫、東亞學重要論著翻譯庫、文化創新產學研結合平臺、東亞跨文化研究網站、東亞學者對話機制與平臺建設等7向內容的建設,提升東亞跨文化研究基礎建設水平。
在充分交流、全面了解的基礎上,專家組對我校協同創新工作以及基礎材料給予了肯定,同時就我們做好申報工作提出了建議和意見。專家組組長邴正說,延邊大學的申報的項目有三個突出的特點,一、研究問題重大、陣容強大、氣度宏大;二、基礎扎實、實力雄厚、走向前沿;三、準備認真、內容充實、重視程度高。他建議我校在研究上要進一步突出重點、注重社會需求的同時還要協調協同單位的分工與定位。
評審會后,金柄珉、崔炯謨等陪同專家組在朝韓學院及相關研究所進行了實地考察,并與我校相關人員就有關問題進行了交流。經專家組評審,我校“東亞跨文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已被列為吉林省“重大需求協同創新中心”。
專家組組長、吉林日報社社長兼黨組書記邴正主持并講話
校長樸永浩致歡迎辭
東亞跨文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主任金柄珉作匯報
會場全景
實地考察
(攝影 許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