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記者 王晶瑾)4月23日上午,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原校長、博士生導師李玉教授蒞臨我校。校長金柄珉在辦公樓二樓會見了李玉院士,賓主雙方就人才培養、實驗基地建設等問題進行了交流。金柄珉對李玉院士為延邊大學的人才培養、發展建設等方面給予的支持表示感謝。
會談結束后,李玉院士在綜合教學樓學術報告廳作了《走進絢麗多彩的菌物世界》的學術報告。校長金柄珉與農學院部分師生聆聽了報告。研究生院副院長曲柏宏主持報告會。
李玉院士的報告從菌物是否是微生物、菌物的分類系統及其演化、菌物與人類的關系等幾個問題入手,向師生們展示了奇特的、極富研究價值的菌物世界。報告以蜜環菌的數量、壽命和占地面積等數據說明,菌物不應該是微生物。李玉院士分別介紹了世界各國發現的菌物種類,我國大約有11000到12000種,其中包括臺灣的6000余種。我國的菌物研究尚有非常大的空間。李玉院士還介紹了生物界分類的“兩界說”、“三界說”、“五界說”和“八界說”。在菌物研究方面他介紹了自己的研究領域“粘菌門”,并提出自己的學術觀點。李玉院士旁征博引、詼諧幽默,深入淺出地剖析了菌物與人類密切關系,菌物及其提取物對人類生活產生的影響,為師生奉獻了一場精彩的學術報告,激發了學生們的研究熱情。
延伸閱讀:
李玉院士,菌物學專家(學家),吉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菌物學會理事長。曾任吉林農業大學校長。日本筑波大學博士。李玉長期致力于菌物科學與食用菌工程技術和產業化研究,建成了位居國內前列水平的菌類種質資源庫,其中僅黏菌就報道了400余種,發表新種36個,此前尚無中國人命名的新種。在食用菌領域篩選培育出39個品種,6個通過國審;創新改進了全日光栽培黑木耳等8項關鍵技術,改變了傳統栽培模式;累計推廣50多億袋(菌包),創造直接經濟效益近60億元。在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13篇,其中34篇被“SCI”收錄或引用,出版著作17部。建立了教育部食藥用菌工程研究中心,創辦了《菌物研究》學術期刊,在我國創建了較完整的菌物科學與食用菌工程人才培養體系。先后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獲得專利6項,對我國的菌物事業做出突出貢獻。1992年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津貼,1993年12月獲吉林省政府英才獎,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管理)專家。
校長金柄珉會見李玉院士
曲柏宏主持報告會
李玉院士作學術報告
聆聽報告的學生
(攝影 許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