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記者 杜有)4月22日上午,我校在辦公樓三樓會議室召開了新時期中國文學研究與學科發展座談會。原北京語言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韓經太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評論》編輯部資深編輯、博士生導師張國星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朱萬曙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央民族大學博士生導師文日煥教授,校長金柄珉,研究生院院長蔡美花等出席會議。相關學科帶頭人、相關部門負責人及部分教師、學生代表參加了座談。會議由蔡美花主持。
金柄珉校長致歡迎辭。他代表我校對各位專家學者能在百忙之中到我校指導工作表示熱烈歡迎,對各兄弟院校及各位專家長期以來對我校學科發展給予的支持和幫助表示衷心感謝。金柄珉校長對我校的學科建設情況進行了簡單的介紹。他說,近年來,我校在學科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這不僅是本校廣大師生努力的結果,也是各位外校同仁大力支持的結果。他希望各位專家能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們的學科發展,希望各位專家能把寶貴的前沿知識、建設經驗傳授給我們,成為我們的好朋友、好老師。
韓經太教授發言。他從學科方向凝練、“中國文學”與“文學中國”、文學研究者與文學藝術研究者三個方面進行了解讀。他說,學科建設的發展一定要突破積沉之路,走向協同作戰。而延邊大學作為一所民族性、綜合性大學,在未來的發展之路上充滿希望,很有競爭力。在學科建設上我們要突出領軍人物的重要性,大力征集領軍人物,打造標志性研究成果。他說,中國文學要達到文學本質上的結合,就要從文學體例、描述劃分、評價標準等多方面進行改進,形成多元一體的大民族史觀,并以此為指導新創文學體例,集各民族合作之力形成大民族史綱,從而把我們的視角從“中國文學”轉化為“文學中國”。他說,文學研究要摒棄“雜文學”、“雜藝術”的說法,要把文學研究作為一種藝術、要把文學和藝術進行高度交融。
張國星教授發言。他從編輯的角度闡釋了如何深層次解讀當前的文學發展、學科發展及學科建設。他強調,從事研究要有空間意識。文學研究應去除表面現象,注重文學和美學本質。中華文化是多元的、復雜的,各學科又是相互連通、相互影響的,所以我們要努力把文化內涵和美學內涵引進空間意識里。他說,我們在從事民族文學研究時,要注重研究民族生活方式、民族情感和進行各民族的比較,從全國、全世界的視角來研究朝鮮民族的貢獻。
朱萬曙教授發言。他說,學科建設應該從做基礎文獻入手,做好文獻的分類、整理工作。研究的過程要深入,在研究過程中要堅持更新已有的學術理念、更新研究視角、更新研究方法。
文日煥教授發言。他指出了3個當前文學領域里新出現的話題。一、中國文學教育理論與方法論問題;二、主流文學與非主流文學教育研究的互動現象;三、中國民族大民族史綱的構想。他說,我們要從新認識文學邊緣化的現象,借鑒韓國及周邊國家的文學理論。注重少數民族文學研究、跨境民族研究和域外漢文學的研究,努力克服技術障礙和不平衡問題。
會上,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延邊大學韓國詩話全編校注項目的完成,形成了學校域外漢籍整理與研究方面的標志性和獨創性成果,并為此領域研究的進一步拓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希望延邊大學能夠引領全國該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形成合力,把此項目做大做強。各位與會人員和教師代表紛紛發言,對文學研究、學科建設及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
最后,蔡美花作了總結發言。她說,衷心感謝各位專家的指導。此次座談是給我們雪中送炭,為我們理清了思路、理清了研究方法。我們一定會按照各位專家的建議,計劃好、落實好,全力以赴,做好高層次人才培養,努力搞好學科建設,在文學研究時創新理念、創新方法、創新研究視角,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
研究生院院長蔡美花主持會議
校長金柄珉致歡迎辭
原北京語言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韓經太教授發言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評論》編輯部資深編輯、博士生導師張國星教授發言
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朱萬曙教授發言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央民族大學博士生導師文日煥教授發言
會場全景
(攝影 許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