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供稿)7月29日上午,由延邊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延邊大學朝鮮韓國研究中心聯合相關單位主辦的“區域國別視野下的中外關系史”學術研討會開幕。校黨委書記杜銳,東北師范大學原副校長、區域國別研究院院長韓東育,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古代中外關系史研究室主任李花子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杜銳表示,希望各位專家學者集思廣益、深入交流,分享區域國別學視野下中外關系史融合發展的新理念,探索跨學科、跨文化、跨語種、跨國別的中外關系史研究新路徑,切實為服務新時代中國外交、深化全球治理提供宏大敘事的歷史視野和實踐支持。延邊大學將以研討會為契機,深入挖掘區域國別視野下的中外關系史研究內在潛力,進一步完善“邊疆+國別+歷史”的基礎研究和對策研究機制,著力打造具有全球預警和分析研判能力的高端智庫,推動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中外關系史知識譜系、理論架構和學術話語體系,為更好地服務強國建設和高水平對外開放貢獻更大力量。
韓東育表示,多年來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區域國別研究院與延邊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在人才培養、學術科研等方面形成了良好合作關系。作為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延邊大學長期深耕朝鮮半島與東北亞區域研究領域,擁有獨特的地理優勢、語言優勢與學術資源。期待各位專家學者聚焦研討主題,推動中外關系史研究邁上新臺階,進一步豐富區域國別研究的理論內涵和方法體系,為服務國家戰略、促進文明互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智慧與力量。
李花子表示,自區域國別學正式成為交叉學科門類下的一級學科,我國區域國別學的研究和人才培養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中國社會科學院具有悠久的區域國別與中外關系史研究歷史,希望通過此次會議進一步加強與相關院校的交流合作,推動培養一批研究區域國別學的中青年學者,利用優勢平臺促進區域國別學的發展。
韓東育、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李錦繡、青海師范大學歷史學院院長丁柏峰、延邊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李宗勛依次作題為《東亞國際關系的可測與不可測》《西域社稷祭祀與華夏認同》《考古材料所見青海史前交通開辟》《東亞漢字文化圈再思考》的主旨報告。
來自國內各高校、科研院所區域國別與中外關系史領域的專家學者、師生代表60余人出席研討會。開幕式由延邊大學朝鮮韓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杰主持,主旨報告由延邊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姜秀玉主持。
研討會為期2天,主題為“區域國別視野下的中外關系史”。聯合主辦單位還有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古代中外關系史研究室、歷史地理研究室,青海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暨南大學文學院中外關系史研究所。研討會設有分論壇6場,與會人員圍繞相關主題展開發表與討論。
一審:張宇鋒二審:杜有三審:陳艷玲
校黨委書記杜銳致辭
東北師范大學原副校長、區域國別研究院院長韓東育致辭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古代中外關系史研究室主任李花子致辭
開幕式現場
合影
(攝影遲濤)
延邊大學舉辦AI時代人文學科發展的價值定位特邀學術座談會
“區域國別視野下的中外關系史”學術研討會在延邊大學開幕
“跟著總書記腳步看吉林”2025年全國大學生“大國邊疆 青春聚吉”專項活動順利開展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描寫研究與民族文字文獻語言學研究學術研討會在延邊大學召開
第四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論壇在延邊大學召開
延邊大學量子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和遼寧材料實驗室材料量子調控技術研究所舉行簽約儀式
延邊大學召開暑假汛期安全工作調度會
延邊大學在第十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創新創業類)決賽中喜獲佳績